简介 播放

历史背景

荔枝角医院由上、下两区建筑物组成。其中「下区」的建筑物约于1921-1924年间落成,历史比「上区」的建筑为长。这里原为一座监狱,于1938年改建为传染病医院及疗养院。玛嘉烈医院启用后,荔枝角医院便逐渐淡出其传染病医院的角色。其后,医院开始为需要长期护理的精神病及痲疯病康复者提供住宿服务。荔枝角医院于关闭前曾易名为「荔康居」。

建筑特点

医院「下区」的建筑群属于简单长方型、尖型屋顶的「实用主义」风格。屋顶大部分为中式双层瓦顶,表现出本地中式建筑工艺技巧的影响。建筑物本身并非特别罕有,但拥有一定历史价值。某些「下区」的红砖建筑应该仍保留着其原本的外观及真确性,但其余建筑则显然经历过不同时期的改动。

虚拟导览

相片

荔枝角医院 - 相片1 荔枝角医院 - 相片2 荔枝角医院 - 相片3 荔枝角医院 - 相片4 荔枝角医院 - 相片5 荔枝角医院 - 相片6 荔枝角医院 - 相片7 荔枝角医院 - 相片8 荔枝角医院 - 相片9 荔枝角医院 - 相片10 荔枝角医院 - 相片11 荔枝角医院 - 相片12