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一站:學校舊正門
- 賈梅士學校時期的舊正門位置,仍保留很多昔日痕跡,包括兩旁花崗岩石、門前地台、三支旗杆,及以前賈梅士學校葡萄牙校名「Escola Camões」。
- 「Escola」指學校,「Camões」則是葡萄牙愛國詩人賈梅士(Luís Vaz de Camões)的名字。賈梅士在葡萄牙人心目中擁有重要地位。6月10日是賈梅士逝世的日子,除了在此日紀念他外,並會慶祝以其命名的葡萄牙國慶日,又稱葡國日、賈梅士日暨葡僑日。
第二站:地下走廊
- 這一層空間保留建築物作為私人住宅時期的建築特色。大宅上層屬主人生活空間,故樓底較高,彰顯主人的社會地位;下層屬傭人備餐及居住範圍,強調功能性及實用性,也不需太多自然採光,故樓底較矮,窗戶較細,反映傭人從屬地位。
- 窗戶的顏色及設計,加上與牆身形成的強烈黑白對比,營造出舞台感。
第三站:地下遊戲室
- 遊戲室內的黃色玻璃牆是舊物料升級再用、重新賦予新用途的良好示範。活化團隊把前校舍舊玻璃窗打碎,並加入黃色色粉,打造成新玻璃磚,拼貼成遊戲室內這一面美觀又實用的間隔牆。其顏色亦貼近建築物的葡式設計,及呼應其外牆顏色。
第四站:外面庭園
- 活化後的教育中心,仍保留葡萄牙建築特色的外觀,包括白色弧形窗框配襯黃色的外牆、線條分明及風格簡約的設計。
- 建築外牆擁有3種不同的「批盪」,又稱為「抹灰」,包括較粗糙的上層外牆批盪、較幼細的下層外牆批盪,以及橫跨上層1樓和2樓、模仿石頭材質的白色弧形「上海批盪」。
- 庭園仍保留了前賈梅士學校時期的盥洗盆,據說是昔日為學生而設的衛生設施。
第五站:學校新正門
- 教育中心新正門設於建築物北面,由前賈梅士學校北面的側門/後門改建而成。新正門沿襲葡萄牙建築特色,玄關及細節設計較簡單。門上方的金屬英文字組件 - 「HKREP EDU HUB」,即「香港話劇團教育中心」,其顏色和設計和舊正門的洗水石校名「Escola Camões」相似,不過建築物料則選用與洗水石質感大為不同的金屬組件,以突顯新舊正門的分別。新正門加建斜台,以符合無障礙要求。
第六站:樓梯
- 這條樓梯在前賈梅士學校成立時已經存在。其木扶手及地磚均是1954年原裝,距今已逾70年歷史。現時加建了一個可拆卸的黑色扶手框,以符合安全標準。
第七站:屋頂天窗
- 教育中心的復修工程中,改造了原來密封的屋頂,以玻璃天窗設計,提升屋頂的防水效能,並能引入日照以達節能效能。此外,天窗選用「空氣淨化太陽能玻璃」,具隔熱、產電和淨化空氣的功能。
第八站:二樓排練場
- 此排練場保留了昔日賈梅士學校時期的拱形窗楣大窗。此處主要是成年學生上課的地點,故採用成熟、富劇場感的設計。牆身及窗簾均選用黑色,模擬黑盒劇場環境。
- 昔日賈梅士學校四周沒有建築物。現時此座建築被高樓住宅包圍,因此玻璃窗物料選用透光、隔熱及隔聲的中空玻璃,而室內天花也加入吸音物料,避免話劇排練時的聲響影響周邊住戶,使活化後的建築能和諧融入現時的社區環境。
第九站:二樓活動室
- 活動室內保留了昔日賈梅士學校教室的一塊5米長的木框鏡子。
香港話劇團教育中心 - 景點導賞