石硤尾邨標誌著政府公共房屋的開始。屋邨源自1953年石硤尾寮屋區大火。災後,政府肩負起安置因大火失去家園之居民以及其他寮屋居住者的重任。
屋邨原本包括了28座第一型大廈及1座第二型大廈,而美荷樓是8座最早期的6層高「H型」第一型大廈的其中之一,於1954年建成。「H型」大廈屬於第一型徙置大廈中最早期的設計,而美荷樓則為現時香港僅存的H型大廈,見證著香港徙置及公共房屋的發展。
建築本身為徙置大廈,因此其設計以簡單基本為主。建築樓高6層,由一中央部份將相同的兩翼住宅單位連接而構成H型。大廈不設電梯上落,樓梯設置在兩翼末段。兩個單位互相背靠,由單位外的開放式公共走廊連通。
美荷樓曾於1970年代進行改裝,擴大單位面積,並加設獨立廁所及廚房設備,而向外面的公共走廊則改裝成為個別單位的露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