h2
書館街12號 : 大坑火龍文化館
- 獲選機構﹕大坑坊眾福利會
- 建設成本: 約3,602萬元 (按2013年12月的價格)
- 社會企業營運所需的政府資助: 約171萬元
項目簡介
- 修復原址為「孔聖義學」的書館街12號為大坑火龍文化館。計劃旨在傳承第三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大坑舞火龍的文化、保存大坑原有客家文化,同時推動社區文化保育,並以社會企業模式營運以大坑火龍為主題之餐廳。
- 項目包括:
- 地下設有火龍文化館,展示與火龍相關的物品、短片及文化,以及介紹大坑和書館街12號的歷史和價值。
- 1樓及2樓設有大坑火龍主題餐館,匯聚火龍文化及創意餐飲,為訪客提供獨特飲食體驗。
- 提供免費文化講座,延續建築物原來提供免費教育的用途和精神。
歷史重要性
書館街12號的歷史重要性將會透過以下各方面彰顯及保存:
- 原址前身是「孔聖義學」,大坑坊眾福利會會將此建築物活化為火龍文化館,以社會企業模式營運,並開設免費文化講座,保持原來義學的教育精神;
- 提供一個平台和文化教育空間,保存、展示及傳承大坑作為傳統客家村落的各樣傳統和文化;
- 建築物位於舞火龍的路線上,能有效推廣大坑這項獨特的舞火龍傳統及介紹有關歷史,並透過社區參與,推動文化傳承之餘,亦增強社區凝聚力;及
- 地下展覽廳展示大坑及書館街12號的相關歷史文化,亦透過歷史研究、口述歷史,製圖、攝錄等方式,保存建築物的歷史及紀錄其活化過程。
技術層面
- 符合現行的建築要求;
- 保存大部份建築特色;
- 適當的改建工程未有對建築物的內部和外觀造成嚴重影響;及
- 為方便巿民參觀,展覽廳將設於建築物地下,火龍主題餐廳則設於1樓及2樓,為巿民提供客家及素食菜式。
社會裨益
這項目將為社會帶來以下的裨益:
- 傳承及推廣本地的非物質文化遺產,包括大坑舞火龍及傳統客家的文化、習俗及歷史;
- 透過社區參與展館的詮釋和導賞活動,加強區內居民的凝聚力及歸屬感;
- 透過文化館的各項教育及互動項目,培育青少年了解舞火龍這項獨特本地文化,及推動公眾對傳統節慶活動的欣賞;及
- 打造全新及具香港特色的文化及旅遊地標,吸引海內外遊客。
獲選機構
大坑坊眾福利會於1946年成立,是灣仔區內的非牟利社會服務機構。機構本著服務坊眾,互相扶持的宗旨,為區內居住、就讀或工作之人士提供多元化的服務。
前瞻
- 獲選機構需要:
- 完成計劃的詳細設計;
- 完成所需的行政程序;
- 向城市規劃委員會就建議用途申請規劃許可(如有需要);
- 正式向立法會財務委員會申請撥款;
- 進行翻新工程 (預計施工期:約16個月);
- 申請營運所需牌照 (如有需要);及
- 與政府簽訂有關社會企業營運和歷史建築保育協議。
- 預計達到收支平衡的時間: 第2年
大坑火龍文化館